跨学科课程这么教,学生直呼太有趣了
打破学科壁垒的教学设计
在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中,我尝试将美术、音乐与英语融合。比如学习动物单词时,学生先用黏土捏出动物造型,再用英语介绍作品。这种”做中学”的模式,让原本枯燥的单词记忆变成了立体化的体验。有个男生捏完恐龙后,竟然自发查词典说出了”T-Rex”这个超纲词。
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
上周开展”天气主题”跨学科课时,原本设计的科学实验是制作简易风向标。但当学生发现英语绘本里的彩虹形成原理后,突然提议要用彩纸拼贴彩虹,并争相用”This rainbow has…”句型描述颜色。这种由学生主导的课堂走向,比预设的教学流程更鲜活有趣。
真实情境的魔力
把数学测量单元和英语结合时,我带着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物品,要求用”The desk is…cm long”记录。最惊喜的是,孩子们自发组队比较桌椅高度,用刚学的taller/shorter比较级激烈讨论。有个女生甚至掏出随身带的软尺,跑去量了走廊里的消防栓,回来兴奋地报告测量结果。
来自家长的意外反馈
实施跨学科教学两周后,收到家长留言说孩子在家突然用英语数妹妹的积木块。更有家长拍视频给我看,孩子吃水果时突然指着香蕉说”banana is curved”,还认真解释这是科学课学过的植物生长特性。这种无意识的知识迁移,正是跨学科教学最珍贵的成果。
教学相长的实践感悟
有次音乐课教《Head Shoulders》时,我临时加入穴位按摩的保健知识。结果学生不仅快速记住身体部位单词,课后还互相提醒”揉风池穴能提神”。这让我意识到,学科间的连接点往往藏在生活常识里,教师更需要做”知识超链接”的设计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