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3大方面6大要点,90%老师都忽略了
一、文化传承与理解:被忽视的根基
在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往往被简化为古诗文背诵。核心素养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例如《静夜思》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字面翻译,而需通过诗人李白的生平、盛唐气象等维度,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共鸣。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从”标准答案”到多元思考
许多课堂仍以”标准答案”为导向,但语文核心素养强调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比如《狐狸和乌鸦》的寓言教学,可设计”如果你是乌鸦,会如何应对狐狸的赞美”等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
三、语言建构与运用:走出机械训练误区
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字词抄写和句型模仿,忽略了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通过”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如设计”为校园植物写说明牌”的活动,综合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组织语言和审美表达的能力。
四、六大素养落地的三大陷阱
第一是”标签化”,生硬地将素养条目与课文强行对应;第二是”碎片化”,缺乏贯穿单元的整体设计;第三是”空心化”,活动形式热闹却无思维深度。例如《草船借箭》的教学,若仅让学生角色扮演而不分析诸葛亮决策背后的信息处理能力,便错失了思维培养契机。
五、说课设计中的素养渗透策略
在说课稿中,需明确呈现素养目标与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以《观潮》为例,朗读环节可关联”语言积累”,潮汐成因探究对应”科学精神”,而观潮诗词对比则指向”文化比较意识”。采用”目标-行为-评价”三维表述,避免空泛陈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