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创新课大赛现场,这个老师的操作绝了
创新课堂的破冰设计
在最近举办的体育创新课大赛上,一位小学体育老师的开场设计让全场评委眼前一亮。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热身跑圈,而是用动物模仿游戏迅速点燃课堂氛围。学生们化身小青蛙、袋鼠和螃蟹,在趣味跳跃中完成热身,既调动了积极性,又自然过渡到主课内容。
器材改造的巧思
最令人叫绝的是他对普通跳绳的改造——将彩色丝带绑在绳柄末端。当学生快速甩动时,空中划出的彩虹轨迹清晰可见。这种视觉化反馈让低年级学生瞬间理解手腕发力的要领,原本枯燥的跳绳练习变成了绘制彩虹的挑战。
分层教学的实战应用
面对学生体能差异,他设计了三阶任务卡:基础组完成10次连续跳绳,进阶组尝试交叉跳,高手组挑战双摇。每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成就感,而教师则通过移动式指导精准解决个体问题。评委特别称赞这种动态分层策略,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
跨学科融合的惊喜
课程尾声的数学跳绳环节彻底颠覆传统——学生边跳边回答5×6=?这类口算题。当体育碰撞数学,专注力与心肺功能同步训练的效果让听课老师直呼没想到。这种设计恰好呼应了新课标提倡的学科融合理念。
评委席上的热烈讨论
赛后交流中,有评委追问器材改造的成本,这位老师笑着展示手机购物记录:丝带一卷3.8元,可用50人次。当被问及设计灵感时,他坦言来自对学生课间游戏的观察,他们总把跳绳甩出花样,不如顺势转化为教学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