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设计说课,90%的老师都忽略了这1个关键点

什么是大单元设计

大单元设计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以主题或核心素养为统领,整合教材内容,打破传统单课时的碎片化教学。它要求教师站在更高视角,将知识结构化、情境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

说课中常见的误区

许多教师在大单元说课时,往往陷入以下误区:

  • 仅罗列课时安排,缺乏整体逻辑串联
  • 过度关注知识点讲解,忽略素养目标设计
  • 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未能贯穿单元始终
  • 最关键的盲点是——未明确单元核心问题链

    被忽视的关键:问题链设计

    问题链是大单元设计的灵魂。优质的问题链应具备:

    纵向递进性:从事实性问题(是什么)到概念性问题(为什么),最终指向迁移性问题(怎么用)。

    横向关联性:将学科问题与现实情境、学生经验紧密结合。

    例如在小学语文”神话单元”中,可设计:”古人为何创造神话?→神话对现代文化的影响→你会如何改编一个现代神话?”

    实操:三阶搭建法

  • 确定锚点问题
  • 基于课标提炼单元核心概念,例如数学”测量单元”可锚定”如何用不同单位精准描述世界”。

  • 设计驱动性问题
  • 用真实任务激发探究欲,如:”帮学校新操场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案,需要哪些数据?”

  • 分解支撑性问题
  • 将大问题拆解为课时子问题,保持逻辑连贯。例如:”用厘米和米测量同一物体,结果有何关联?→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对比:传统VS大单元

    传统说课呈现方式:

    “第一课时教长度单位换算,第二课时学习面积计算…”

    大单元说课优化版:

    “以’校园空间改造师’项目贯穿,学生通过解决’如何合理规划图书角面积’等问题,自主建构测量知识体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