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方面6要素,90%的教师都忽略了这点
核心素养的框架解析
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细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这一框架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侧重知识传授,忽视素养的有机融合。
说课稿中的常见误区
在小学英语说课稿中,教师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过度强调单词句型等语言技能(科学精神),要么单纯设计游戏活动(实践创新),而忽略文化意识渗透(人文底蕴)和学习策略引导(学会学习)。例如三年级《At the zoo》单元,若只教动物词汇和”It is…”句型,便错失了通过动物习性对比培养跨文化理解的契机。
素养落地的3个关键策略
说课时需明确双线目标:知识目标(如能听说读写5个动物单词)与素养目标(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动物卡片制作,培养责任担当)。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My family》为例,可在情感目标中加入理解家庭角色的平等性(人文底蕴)。
避免机械操练,设计需要综合运用素养的任务。例如教学《Food》单元时,让学生分组调查中外早餐差异(社会参与),而非仅记忆I like…句式。某教师用为外教设计健康午餐的任务,同步融入了健康生活与科学精神要素。
在说课稿的评价环节,增加素养观察点。比如学生是否能提出不同解题思路(实践创新)、小组分工是否合理(责任担当)。某校在《Weather》单元采用气象播报员角色扮演,通过评价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学会学习)和语言感染力(人文底蕴),使素养可视化。
被忽视的隐性要素
健康生活要素最易被忽略,其实可通过课堂时间管理(如20分钟起身活动一次)、情绪引导(用表情卡反馈学习状态)自然渗透。某三年级教师在说课中设计单词闯关+30秒平板支撑的衔接活动,巧妙融合语言学习与体能训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