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改革下学校体育教学功能思考体育后进生转变的策略
石 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研究出发,全面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及生理、心理特点,寻找其转变策略。
关键词:学校体育 功能 转变 后进生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学生和社会所能产生的良好影响和效益。学校体育如果不具备自身固有的特点,就不可能产生任何功能。但是,如果学校体育功能不能被人们和社会所接受、所利用,则它的功能也不能得到发挥并产生效益。千百年来,学校体育所以能得到不断发展,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功能的认识和利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学校体育的功能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发挥,更好的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功能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功能
1.1.1改造经验
人类生活需要多方面的经验,经验的发展和充实,代表生活能力的提高。而人的经验绝不仅限于读、写、说、算。就品格经验而言,不懂得公平竞争,不服从法规制度,不信守诺言,不具备合作习惯等社会品质的人,无疑将被社会群体所排斥;就动作经验而言,简单的如坐力行走、举手投足;复杂的如对距离、速度、时间的判断,趋吉避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所必需的神经肌肉协调和维持有机体的正常功能而应有的操作等等,种种动作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予以培养;就情绪经验而言,文明社会不允许个人不良情绪以野蛮的原始方式予以发泄,以保证社会的秩序和安宁。所有上述品性和经验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必备的素质,而体育乃是对人类进行综合性生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个人在心智、情绪、动作经验、行为品性等多方面,在以身体活动为中介的体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1.1.2发展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适者”才能“生存”。而学校体育教学正是帮助个体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一种影响或训练。虽然对于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适应能力,但在今天的社会里,个人的适应能力应该是全面的,它包括身体的(即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缺其一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那么作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教育活动,就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1.3改变行为
体育活动所引起的经验改造和适应能力发展,可以进一步引起行为的变化。在体育活动中,凡是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因被社会的认可和接受而日益加强,反之就要受到阻止。这就可以使每个人的行为趋于向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个体的机智、勇敢的行为,并使这些行为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机智而不投机取巧,勇猛而非恃暴斗狠。
1.2健身娱乐功能
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会人们去合理、有效的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发展,它是一种利用身体而又去完善身体的过程。人体的发展遵循着“用进废退”的生物学规律,合理而科学的身体锻炼,是保障人体发挥其极限效能的有效途径。身体锻炼引起神经肌肉的活动,而神经肌肉的有效活动,既可以保证人体的运动系统和其他有关生理系统的良好功能,又会引起多重益性反应。健康快乐的一生,除了身体锻炼以外,还需要发自内心的热忠于身体娱乐活动的兴趣和情绪。现代社会在时间、财力和营养方面,为人类的身体娱乐活动提供越来越优裕的条件。现代社会的人类缺少不了运动与娱乐,如同原始社会的人类需要饮水和食物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媒介的身体娱乐较其他的娱乐方式更具有“多重功效”,适度的身体娱乐活动,既健身,又悦心,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身心健康。
1.3培养竞争意识功能
人类的生活如同在竞技场上的比赛,大到与自然竞争,小到与对手竞争,无一不是在竞争中不断地寻求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生活。参与竞争的人,必须创造条件充实自己。所谓条件,就是由竞争意识所支配的合理行为。无论观赛还是参赛,运动场无疑为人们在生活中即将发生的竞争提供了极佳的预演场所。因为运动场本身就存在于客观的现实社会,它是大社会当中的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即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依据迁移(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叫迁移)原则,人们在运动场上所养成的良好品性和行为变化,可以迁移到日常行为模式之中而成为受社会认同接纳的因素。与运动场上必有胜负一样,其他社会生活当中也有得意之时和失意之处。光荣的胜者当然值得敬佩,但好的输家同样受人尊敬。胜不骄、败不馁,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等绝不应该仅仅是运动员所独有的品质,社会上的每个成员都应具备。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而言,运动场是培养人们具有合理竞争意识的最佳场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而不是竞技家,他曾以极大的热情在法国宣传和提倡英国的竞技体育制度。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他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把体育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作用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尊重为基础的。”可见,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对不同国度的人们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它对于人类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学校体育通过运用竞技运动中的某些内容和因素,通过以夺取桂冠为手段,而最终达到教育人类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的目的,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夺取金牌。
学校体育除具备上述主要功能外,还包括传递人类文化等功能。
2、后进生形成
“后进生”是指同龄人在同一集体中,与“先进者”和“一般者”相比较,在思想认识上,道德修养上,学习能力和成绩上跟不上优生。它形成的原因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2.1社会环境的缺陷
目前,在文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无疑存在着一些“不洁净”的因素,诸如一些不健康的书画、影视、互联网信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是听着“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诸如此类的“口号”长大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岂会成为“四有”新人?
2.2学校教育的缺陷
我国今天的教育并未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初等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硬指挥棒转。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这就使用权一些教师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放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的教育培养。也有个别的教师工作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厌弃“后进生”等等。
2.3家庭教育的缺陷
事实告诉我们,多数后进生的产生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从小过分受宠爱的孩子,往往骄纵恣意,放纵不羁,自私任性。孩子闯祸时,家长不是软弱无力,听之任之,就是打骂造成感情破裂。还有些是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在生活自理上完全包办代替,不让孩子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懒惰的习惯。他们在班上什么事都不愿做没有求知欲。使之放荡而成为后进生。
3、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仅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还要研究其形成的各种种心理因素,以便对症施教。
3.1胆小、自卑心理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心态
由于学习差,经常受指责和惩罚,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爱抚。或者学生做错了事,家长或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和羞辱,使其心理负荷太重,怕说错话,怕遭责骂,而形成胆小怕事的恐惧心理。他们一遇到困难不敢去探索,成为一个胆小鬼。
3.2厌学心理是后进生的主要心理原因
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非常淡,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情绪不稳定,这些个性品质上的缺陷,严重影响着他们智能的正常发挥。
3.3逆反心理有两个极端。其一是过度自尊。目前,大部分的家庭生活优裕,溺爱者有之,骄纵者有之。这些孩子只喜欢表扬,来不得半点批评,这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老师、家长的批评时,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其二是常受冷遇。在较长的学习生活中,一部分后进生经常受到歧视,其优点长期处于不被发现,不被注重的地位,由此而形成对教师的不满和反抗的心理。
综上所述,后进生中种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严重障碍他们正确思考和判断,严重阻碍他们的进步,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我总结出几点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4、教育对策
4.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4.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
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4.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后进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某同学在学习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时“坐着跑”,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腿部力量太差还是技术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4.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4.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梁志前主编.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陈斋著.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