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践与探索
乐清育英学校 石 峻
[摘要]体育基地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的重要基础,是选拔培养教练员和体育后备人才的源头。本文通过育英学校、实验小学、实验中学、万家小学四所学校被市体育局命名为体育基地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几年来训练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市队校办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积极探索业余训练改革的新路子,树立“不求所在,但求所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体育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加快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体育 训练 市队校办
1.引言
长期以来,青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一直由各级少体校承担,这种体制相对封闭、独立,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力量集中的优势,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业余训练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弊端日益显现:选拔运动员的路子越来越窄、训练与文化学习脱节、运动员升学就业难等。为改革这一弊端,乐清市体育局自2003年起开始尝试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训练基地为龙头的“市队校办”模式,即把优秀的运动队办到学校去。目前,育英学校小学部的田径、羽毛球项目,实验小学的游泳项目,实验中学的排球、田径项目和万家小学的乒乓球项目均被列为乐清市体育局“市队校办”项目,各学校均逐步形成了运动员“训练比赛、文化学习”两条腿走路的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构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中小学在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通过乐清市部分中小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经验总结,结合我市实际,探讨符合我市具体情况的办高水平运动队选材管理的途经与方法,为我市体育改革,特别是为中小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创建提供依据和建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本文以乐清市体育局2003年命名的四所“市队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即乐清育英学校、乐清市实验小学、乐清市实验中学、乐清市万家学校四所学校选材、训练、学习生活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
3.目前乐清市高水平运动队选材训练管理现状
“市队校办”校基本情况(见下表)

学校 校办项目 省、市注册运动员人数 合计 教练员人数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育英学校 田径 18 26 41 85 2
羽毛球 28 36 62 1
实验小学 游泳 48 65 82 195 2
万家小学 乒乓球 12 15 26 53 1
实验中学 田径 26 39 44 109 1
排球 16 19 24 59 1

3.1 乐清市“市队校办”校运动员生源现状
乐清市“市队校办”校运动员来源途径:一是自己培养,二是学校制订特殊政策,对体育特长生特招而来;通过对上述四所学校2003-2005年省市注册194名田径运动员、195名游泳运动员、62名羽毛球运动员、53名乒乓球运动员和59名排球运动员调查发现,各校运动员生源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培养这一途径,但极少是通过特招途径,这些特招运动员一般都具备较好的早期训练基础,再通过各校2-3年的系统训练,完全有可能达到高水平。
3.2乐清市“市队校办”校选材现状
乐清市“市队校办”校现阶段进行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必备条件不足。以选材这一运动训练必备的要素为例:生源是进行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必要前提。受我国几十年由体校一家承办优秀运动员培养的“举国体制”的制约,竞技体育的苗子在他们步入初中前后就已向上级体校分流。至初二时基本是无特长生可招。至于分流剩下的小部分二流水平上下、质量尚欠佳的体育特长生,也大都无法合理调配,对集体项目如排球队的组建尤为不利。生源已是低质,因而市队校办校从选材伊始就面临严重的先天不足。此外,各校高水平运动选材现状因各校招生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首先在招生范围上只限于从乐清市范围招生,其次在招生分数上有较大限制,再次受各校自身因素限制。这里主要指招生优惠条件,办学条件,学校政策法规等问题。
3.3 乐清市“市队校办”校项目布局现状
乐清市“市队校办”校在运动项目的布局方面缺乏鲜明特点,在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上远未成熟。许多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一些项目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训练风格,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而且与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实验小学的游泳、实验中学的田径,在温州市都是一流水平。在市其它的市队校办校也逐渐注重运动项目的布局,形成有自己的特色的拳头项目,如育英学校的羽毛球、万家小学的乒乓球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在温州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四所“市队校办”校调查发现,重点扶持1-2支运动队的学校占50%,实践证明重视运动项目的布局并在运动训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训练风格特点,并使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是市队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一个基本发展方向。“市队校办”校应吸取经验,现阶段尚属初级阶段,在项目的布局以及在人才选择上要有的放矢,做好计划工作,探索出符合我市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道路来。
3.4乐清市“市队校办”校训练现状
乐清市“市队校办”校训练是建立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训练点的基础之上,就教练员队伍而言,目前四所学校的教练员都是由各校的体育教师兼任,没有一所学校有专职的教练员,而且,每一项目基本上是由1-2人负责,比如田径项目,一个教练员既要带短跑项目又要带中长跑项目,还要带投掷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训练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此外,在训练时间上与专业训练队相比还是达不到训练要求,据调查了解,各校训练时间平均在1.5小时左右,训练均在早上和下午课外时间进行,无一所学校有专门的代表队训练时间,不能保证充足的训练量,这也是影响“市队校办”校训练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
4.“市队校办”训练体制分析
4.1 与教育、体育部门紧密联系
“市队校办”校招生工作的基本途径都离不开教育、体育部门的配合,与教育、体育及各中小学建立各种联系是做好运动员选材管理工作的基础。各校应该根据自己的项目特点和需要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尽管各校的招生范围在乐清地区,但这个面很大,所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这方面工作的难度也很大,我们只有根据运动项目的布局,突出重点、合理安排、选好人才,在运动员选材这一具有决定因素的环节上把好关做好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做好积极准备,打下良好基础。
4.2 建立一条龙人才培养体制
建立一条龙人才培养体制是这些年市队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探索出的一条解决后备体育人才的新路。从小学到中学建立一条龙的训练体制,选拔那些智能条件好,又具备体育天赋的学生集中到中、小“市队校办”校训练,形成一条龙训练网,是可行的途径。各校这方面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3年多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在训练和文化学习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近两年各校代表乐清市参加省、市两级青少年比赛成绩来看,共获得了省级冠军16人次,市级冠军47人次,个人前八名356人次,这些成绩都是 “市队校办”训练模式带来的成果。
4.3 探索市队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规律,发展我市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道路。
4.3.1市队校办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青少年、儿童是体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现代学校教育需要融入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这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市队校办,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场地等资源,真正把广大儿童、少年作为体育工作的对象,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理想、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可以有效丰富校园生活。
4.3.2市队校办是训练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改变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走以体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青少年业余训练路子,这不仅能有效解决队员的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同时也促进了业余训练项目和布局的优化整合。通过市队校办,又进一步促进业余训练体制的深化改革,激发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员的积极性,促进业余训练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3.3市队校办对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行市队校办,有效地拓宽了体育后备人才选才的渠道,改善业余训练的环境,丰富训练的形式,有利于社会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只要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互相支持,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做到“教体结合、学训相长”,就必将有力地促我市的教育和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市队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成趋势,过去对运动员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上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他们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上。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发展,体育竞争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大,这样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5.结论与建议
5.1通过“市队校办”的模式在中小学办高水平的运动队,能将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协调处理好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培养高科技、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有效地推动我们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是以中小学为基础,横向与体育系统合作、纵向与大学衔接,能充分发挥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保证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
5.2要进一步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基地学校的建设,明确其办学指导思想和领导管理体制,加强学校体育特色工作,做到科学管理、科学选才和科学训练,不断提高业余训练水平。
5.3要进行科学选才,要善于在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习体育运动的技能、增强体质的基础上,重点发现、培养和输送有潜力的优秀体育苗子,要特别重视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选拔、训练体育后备人才。
5.4合理设置训练项目,设置训练项目要和省、市布点的重点项目相衔接,根据校情,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设施资源;同时要建立教练员和体育教师联络交流制度,实行项目培训训练负责人制度,确保业余训练的时间和质量。
5.5要建立健全各项体育竞赛制度,积极发挥竞赛杠杆的作用,认真组织市、县(市)和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市级要每年组织实施好体育基地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各类竞赛活动,促进各校的训练工作。
5.6要建立健全优秀后备人才输送、成才跟踪奖励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政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入学、升学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制定和实施教练员奖励制度,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和相关人员,在就业、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要合理地安排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课时,并保障其享受与其工作特点相应的待遇。要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机制。
5.7要重视广大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解决好读训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在训学员的文化课成绩和体育训练的业绩。要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积极鼓励良性竞争,推进学校自主发展。
5.8要加强体育师资和教练员队伍建设。抓好教体结合工作,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不断研究创新训练方法,提高业余训练水平,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教练员、体育师资队伍。教练员、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员培养的业余训练目标能否实现。在教练员队伍建设上,一方面在数量上,要扩大,要调动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实现统筹安排;要加强社会体育骨干的培养和使用,有条件的学校可聘用一批体育业余爱好者。另一方面,在质量上,要抓好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结合项目专业有计划地进行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以训带培与以培带训相结合,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此外,还要深化改革,提高专职教练员队伍水平,在体制上理顺训与不训的关系。要认真研究评聘分离的政策,对长期脱离教练岗位的,不能享受专职教练员待遇。各级专职体育教练员,必须深入学校,选好才,带好队,上好课。体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教练员的考核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忠瑾. 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延安: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9):75.
[2] 张昕.打通选拔国手的校园通道[J].天津:天津体育科技.2002.5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