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大会主题报告中,季浏教授阐述的“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报告让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风!该课程模式以培养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动;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三个基本点为理念;以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个关键点为实践依托,详尽论述了课程背景、课程特点、实施方案、评价体系等,让笔者引起共鸣的是季浏教授提出的“重视和强化运动技能,把它作为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和载体,同时一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我为主’的教学方式,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运动技能教学。”

那么,何为“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呢?笔者查阅了诸多文献和资料,所谓结构化教学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的“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的理念概括,是以教师对教材的技术内涵及运用实际的完整理解为前提,以单元设计的内容结构化、过程结构化、方法结构化的构建为基础,以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交流、主动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整-分-整”的完整教学生态链,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下面笔者尝试以水平四《篮球运球技术及运用》单元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求阐述清晰、论证得理。

关键字:运动技能 结构化教学模式 篮球单元构建

一、“教结构”:关注项目特征和技能实战环境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特定的项目特征和动作结构,教师在教授一项运动技能时,首先应梳理出该项技能的内在特征和每个技术细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挖掘技能的内在本质特征,再将其进行综合整理,完整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该项运动的基本特征。关于篮球的项目特征的揭示,贾齐教授对篮球内涵定义为:“篮球”属于“同一场内交错进行的进攻-防守型运动”,它以球的传递(传接球和运球)和反传递的对抗为过程,以达到本方得分(球-人-篮筐)和阻止对方得分为目的,并提出:“篮球”中“人-球-人”的关系是其“质的规定性”。

实例呈现:《篮球运球技术及运用》单元教学“教结构”阶段,教师要学会梳理水平四阶段篮球运球技术的类型、难易度分布、比赛及对抗时技术的运用时机以及每类运球技术的特点及共性结构;比如教师在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实践中,可以分步骤设计“各种形式的运球实战环境体验练习”,让学生对于篮球运球中出现的高低转换、急停急起、体前变向等情况有整体性的身体认知感觉,进而初步了解其基本的动作结构,为后续的课时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结构”:注重单个技术元素与整体动作结构的相互契合。

对于项目特征和实际运用有初步了解的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对于整个项目的单个技术的学练中去,这个时候内驱力和主动性有了,作为教师要深入浅出的分析教材的技术难点、学练方法便于更加有效的配合学生主动完成技术的学习,进而增加对于技术动作结构的整体性理解。

实例呈现:《篮球运球技术及运用》单元教学“学结构”阶段,教师要对于运球技术动作本身的内在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明确任何一个运球技术都不是单独纯在的,它一定时与项目特征、比赛实际或运用价值相匹配的,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能让学生明白技术动作结构的由来和意义,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何学!比如教师在单元第二课时进行篮球急停急起技术的学习,传统的模式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运-停-运”这个模式技术学练,有经验的老师可能语言幽默、方法巧妙也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的确也学会和掌握了这项技术,但如果教师没有整个结构化教学的大局观、没有对于篮球项目实际运用的透析理解,那么老师教会的只是一个技术而已,而不是能在比赛中运用的真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运球技术的时候注重对抗、注重实战、注重急停急起运球与其他篮球技术的组合及运用。比如,在教学篮球急停急起课时,设置弱防守(无对抗)、强防守突破(有对抗);设置突破前接球预判、突破后传球的攻击篮筐比赛,虽然无法完整复制篮球比赛实战,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构建运球急停急起练习片段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技术教学结构化过程,这也是结构化教学模式给一线教师带来的新的启迪。

三、“用结构”:巧妙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技能的相互依存。

体育教学的方法大致有3种类型:“直接指导型”、“引导提示型”和“发现问题型”。对于已经运动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通过阶段的学习掌握一定运动技能,有着急于体验实战和展示自我的情感需求,这时候教师采用“引导提示型”的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寻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就是“用结构”的内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性的学习单元技能运用规律进而发展探索意识和合作习惯最终达到“育人”的教学价值。

实例呈现:《篮球运球技术及运用》单元教学“用结构”阶段,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各项运球技术在实战中的组合运用及运用时机,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对抗比赛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能力,教师加以规则和条件的限制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运球与其他技术结合、与同伴配合的时机。比如教师设计男女对抗赛(男生手放背后防守),教师引导式的提问:“当遇到速度快的男生如何运球?”、“当突破以后突然遇上防守队员相互怎么配合?”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运球过人的方式和时机,理解运球技术在篮球对抗中的实际操作和团队配合,只有如此地“用结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篮球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1.分析学情注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对水平四篮球运球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篮球水平和男女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练要求,只有教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所需,才能称之为以生为本,教学相长。

2.注重实战真教学

篮球运球技术运用单元结构化教学可以采用各种条件限制的、难度不同的、水平差异的实战练习,可以是2 vs 2、3vs3、5 vs 5等,只有对抗中的技术才是真技术,也只有实战中的技能才是真技能!但教师要学会观察课堂中水平差异过大的学生,把他们科学的进行分组,做到有目的性的分层和有结构性的设计!

3. 理通教材寻共性

球类教材有很多本质共性的东西是不变的,无论是运球、传球、上篮其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攻击篮筐得分,即不同的技术其移动、判断、反应的动作模式所需要的身体素质都是相似的;不同技术之间组合后寻求配合的意识是相同的。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材的共性特征,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结构化教学。

五、结语

在《浙江省义务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的理念提出后,笔者对于单元构架和课时安排了然于胸,当接触到“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提出的“结构化教学模式”理念后,笔者对于单元构建的教材内部结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结构重新梳理和反思,可以说“结构化教学模式”是对《纲要》的更全面的补充和升华,两者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它让教师主动的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在以人的身心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教育本质下,相信我们体育老师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季浏.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18(S): 3

[2]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6.

[3] 贾齐.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方[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5—207.

[4] 秦贾.试论体育单元教学中对结构化教学模式的渗透[M].科技信息,2012:36

[5]孙立同.义务教育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系统性构建[J].中国学校体育,2015(S): 44

相关链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