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篮球》说课稿
乐清市实验小学俆蓓莉

一、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小学阶段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不仅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术,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还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提高灵敏、速度、力量、弹跳等综合素质及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省编小学《体育与保健》课五年级上册:双手胸前投篮、运球接力游戏。主教材双手胸前投篮是在三、四年级学习了篮球的运球、传接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篮球。主要掌握双手持球蹬腿、伸臂、屈腕、拨指,全身协调用力将球投出的动作技术。(重点:蹬腿、伸臂、屈腕、拨指动作,全身协调用力将球投出。难点:蹬伸压拨动作连贯性及出手角度与压腕力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小学高段,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阶段,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对于富有挑战的、对抗的运动项目甚是喜欢。男生尤其在篮球运动方面,表现更为强烈;女生相对内秀,但玩起游戏也比较投入。

三、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一切以发展学生为主要目标,引领学
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以《活力篮球》为主题,从激发兴趣、活跃情绪;自主合作、增智促技;恢复身心、课后延续,三个环节逐步深入教学。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2、学习中,使90%左右的学生了解双手胸前投篮的技术动作和游戏方法;80%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投篮;懂得蹬地、伸臂、压腕、拨指协调投出,在游戏中了解篮球规则,培养学生全身协调性,增强力量、耐力、灵敏和协调素质。
3、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观察,培养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4、预计本课练习密度在30-35%左右,负荷中等。

五、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要点、游戏方法、规则,将讲解与示范动作相结合使学生直接感知所学习的动作表象,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
练习法:通过集中与分散的练习形式,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肌肉发展,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自觉的学习作风。
层次教学法: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在双手胸前投篮教学中,运用分组、层次教学,降低练习难度,提高练习质量,体验成功感受,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展示评价法:通过观察、比较,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相互评价的机会,
游戏比赛法:以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锻炼身体,培养奔跑、协调等素质。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器材:篮球40个,篮架2个、呼啦圈4个、站台4个,皮筋(绳子)2条、录音机1台;场地:篮球场一个。
(一)激发兴趣、活跃情绪:(时间10——12分钟)
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本部分主要安排的内容有:
1、常规教学:整队、检查人数、服装等。
2、分发篮球比赛。(快速分发器材)
3、球操:成四列横队体操队形(共6节,每节4×8拍)。同时配上音乐。(活跃身心,达到热身目的)
3、辅助性练习: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空中拨球;不同高度向上抛球的动作练习等。(为下阶段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合作,增智促技:(时间22——24分钟)
1、双手胸前投篮(12——14分钟)
(1)首先教师将动作要领编成口诀,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动作技术。(双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开立眼看前,蹬伸压拨要牢记,用力蹬地投向前。)
(2)学生边念口诀边徒手练习。
(3)学生持球练习自投自接。(体会压腕、拨指动作)
(4)两人一组,面对面投球过横绳练习。(绳高、间距说明,为解决出手力量、出手高度的问题)
(5)5人一小组投人篮练习。即1位学生站在站台上(高处),接其余每位学生投来的球,并将球传回。分设多个点位同时进行。(克服教学场地、器具的局限性。)
(6)采用分层次学习,并组织比赛。①投人篮②投球进呼啦圈③投固定篮筐。3组同时进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各小组长协助老师负责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2、运球接力(8——10分钟)
游戏方法是:学生成4路纵队站位。游戏开始,每组第1位同学运球至终点(约15米距离)后立即返回,在到达投篮区域线时,以双手胸前投篮的方式,将球投过横绳,由第2位同伴接住球后,按上述方法进行。最终以质量好、速度快,守规则的队为胜。
1、教师先通过讲解示范,明确方法与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熟悉性练习;
3、讲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同时适时的传授篮球的规则和要求,(使游戏更趋规范化)
4、开展比赛,公布成绩。
(三)恢复身心,课后延续:(时间3——5分钟)
(1)组织:成四列横队。
(2)放松游戏:模仿明星合影,摆造型。(缓解高涨情绪)。
(3)师生互动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再次进行回顾。(渗透思想教育)。
(4)布置课外练习:篮球投篮。(将课内向课外延伸)。
(5)师生道别、收拾器材,宣布下课。(培养爱护公物,及协助能力)

七、教学特色:
1、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2、场地、器材的使用;
3、教学媒体的运用;
4、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