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情感评价,注入课堂活力

——新课程背景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的实践研究

【摘要】

体育教师的课堂评价主要包括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两个维度,在实际课堂中,运动技能评价是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比较关注而且重视的方面,然而在学生的体育课堂情感态度学习评价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笔者从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组织教研组内教师一起研究,对体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进行了评价标准制定、操作方案设计与规范合理评价等研究,通过教学案例与问卷调查分析进行小结。经过一个阶段的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和问卷反馈,总结出情感态度评价要回归本真,护航教学,丰富内涵,真正起到注入课堂活力的功能。

【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态度评价实践研究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一、思考之缘起

(一)课堂评价困惑

镜头一】:评价单一,流于形式

在体育常态课教学当中,体育教师容易在动作技能的引导与评价上占用大部分课堂评价时间,而且评价形式通常多以简单的口头评价为主,形式较单一。对于课堂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二)身心发展失衡

镜头二】:情感忽视,心理弱化

新课标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体育课堂承载的使命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现实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容易忽视对学生体育认知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可持续性引导与激励,帮助学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常态课中重视发挥情感态度评价的功能,引导学生逐渐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是值得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体育教师深思的问题。

(三)课堂气氛沉闷

镜头三】:学练枯燥,浅层激励

体育课堂区别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身体主动参与性强,每项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身投入体验与练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因此变得丰富。然而在常态课教学中,由于场地、器材、教师自身情况等因素,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反复地练习某项技术动作,尽管练习过程中形式有所变化,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情感评价与激励引导,使得学练变得枯燥,学生情绪不高,课堂氛围容易压抑和沉闷。

二、现状之分析

(一)课堂现状

1、重技能,轻情感

教育教学从课堂中来,也应回到课堂中去。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能基本把握体育课堂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及指导评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技能学习程度的评价。这一普遍现象使得对运动技能的评价在体育课堂评价中占据了主导,而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情感态度的评价与引导被老师和学生渐渐忽略,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良好体育课堂学习氛围的建设。笔者在对全校23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60%的教师在课堂上以运动技能评价为主,而对情感态度的评价缺乏关注;有25%的年轻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缺乏系统地学习与认识,只有15%的教师能够在常规课堂中保证技能评价与情感评价同时兼顾,而且在情感态度评价方面非常希望能够有统一的评价指标,进一步规范情感态度评价制度。

2、重形式,轻实效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维度,在常态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案上呈现的情感态度目标往往比较宽泛,缺少与技能教学内容的切合度,在目标的设置上显得有些孤立,从而为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全面发展的理解,部分体育教师仅仅看到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上提高,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影响更深远的,精神层面上态度、意识及意志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和鼓励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流于形式的评价,结果是不能真正扎进学生的心里,收效甚微。

(二)归因分析

情感态度评价作为体育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把困惑和现状与几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了交流,也两次咨询了区教研员,经过分析总结,认为主要原因有:

1、教学时间紧张,考核项目繁多

体育学科作为一项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上至省教研室,下至区进修学校、各学校体育教研组,对于技能的学习与考核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每学期体育考核项目为三至四项,再加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教师在一学期内至少要考核五至七项技能。由于学期时间紧张,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了学生的技能发展,而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品质等的培养。

2、心理知识有限,情感引导受限

现在的体育教师虽然都是大学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毕业,但是在大学期间,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远远多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相比班主任而言,任教综合学科的老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学习,因此在对学生心理辅导和情感培养方面存在几方面的不足:(1)任教班级多,学生接触时间有限,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2)心理健康辅导专业知识有限,对学生在情感交流、疏通和引导上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受限。

3、情感较为隐性,操作难度较大

相比运动技能这样能够显性评价的指标而言,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态度相对比较隐性,往往表现在学生的情绪、认知、态度、甚至体验感受等,需要通过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表现才易评价,所以,给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很多教师虽然都认识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就一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而言,缺乏在单元教学目标引领下的细化理解与设计处理,从而在常态课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与激励。

三、操作之策略

运动技能习得与情感意志锻炼是体育学习的两个重要维度,在重视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课堂中,如果忽略了体育之于人情感态度发展的功能与价值,将失去体育本身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因此,厘清课堂中技能与情感的协同发展关系,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情感态度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有着激发和促进的作用,有助于激育课堂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体育教师的课堂评价主要包括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两个维度,其中,运动技能评价是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比较关注而且重视的方面,然而在学生的体育课堂情感态度学习评价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使课堂教学在达成技能目标的同时弱化了对于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引导与培养,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与教研组内教师一起,对体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进行了重新厘清思路,构思了一张体育课堂评价关系图(如下)。

(体育课堂评价关系图)

(一)基于评价,制定量表

为了使情感态度评价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正面引导的积极功能,同时起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作用,笔者将情感评价制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多次组织教研组展开集体互动交流,组织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现状与困惑,围绕评价目标展开谈论。经过四次讨论与修改,初步拟定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段划分,分别制定相应的体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制度及相应操作细则。

1、制度层面,全校采用统一的体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表记录,规范到位。评价表以培养学生常规、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发展为前提条件,表格设置成随堂记录部分和阶段反馈部分,做到形成性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2、实施层面,由于低、中、高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不同,允许教师们在教学实践评价中有所区别,具体评价维度以学生年龄、学段划分,各水平段采用相对统一的评价维度及标准,做到灵活多变,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3、操作层面,利用课堂情感态度评价表,鼓励教师采用每课积分制的形式,简便易操作。任教教师根据当堂课学生表现情况,以该水平段学生情感态度评价维度为依据,坚持培养常规为主、鼓励发展优先的原则,在相应的评价指标中打分。(如下图所示)

(二)基于评价,培养常规

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的重要基础,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评价对于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具有独特而有效的作者。教师基于情感态度评价量表,在每堂课的结束部分,要把学生的课堂出勤及服装情况作为一项常规要求进行评价并简要反馈。对于服装不符合要求或是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体育课的学生酌情予以扣分处理,旨在加强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意识。

教学实例1:“评价融于游戏——培养常规”

四列横队是体育课堂最常规的基本队形,在教授一年级新生学习四列横队时,大多数教师往往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即由二路纵队成四路纵队走,向右转,从右至左依次报数。(图1所示)新教师通常都采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站成四列横队,但是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教师都在亲自指挥由纵队转换成横队,偶尔还会有学生忘记自己的位置,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上课纪律。

(图1) (图2

今年新接一个一年级班,为了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在四列横队中的位置,笔者借鉴电影院座位排法创编了一种新的横队排列方法,把第一列的学生分别设定为1至10组,每一组排头身后的三位学生分别对应自己小组依次为2号、3号和4号(图2所示)。接着,利用“叫号喊到”游戏帮助学生记忆自己的位置,此时,笔者将课堂评价结合于游戏要求中,即听到叫号能快速反应的可以得到一张笑脸,游戏过程中其他同学保持立正姿势漂亮的可以得到老师的大拇指表扬,一堂课得到三次表扬或两张笑脸则可在相应情感态度评价栏加一分,学生们十分踊跃。然后通过“排队我最快”游戏引导学生快速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个环节,笔者以个人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找准位置,第一次以奖励笑脸进行个人评价为主,后面几次采用小组评价引导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能够默契地对齐。几次下来,从学生个人到前后小组都形成良好的快速集合意识。一堂课中,学生基本都能比较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周之内,只要笔者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快速、准确地集合成四列横队开始上课。

案例评析:

队列练习是培养一年级新生课堂常规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在队列练习中既快又有效地掌握队列基本要求离不开多元且有效的情感态度评价机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堂即时评价宜采用口头表扬、大拇指、贴笑脸、奖励星星等直观的评价方式。同时,课堂评价制度要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意识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加强上课的注意力、参与度、活跃性及合作意识等。一年级的体育课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常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此时,应将课堂评价制度与游戏规则巧妙地结合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让学生玩得开心,又可以让学生明确队列的要求。低段教学尤其在一年级课堂中,情感态度评价多以个人为主,但不能忽略了小组评价的作用,如上述案例中,在指导学生认知四列横队快速集合时,采用前后四人的小组评价,鼓励学生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一小组能快速地找准自己的站位,学生在找位子比快的游戏中既玩得开心又达到了教学效果,正是将小组评价适时地与个人评价相融合起到的促进作用。

要让评价对促进常规养成作用明显,还需做到课堂情感态度评价多元化:

1、丰富的口头语言评价

体育课堂中最常见的评价方式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可以直接性也可以间接性,最终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练习活动,教师的口头语言评价要客观、及时、准确、激励。

2、生动的肢体语言评价

肢体语言评价最大的优点就是即时和简洁。体育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口头语言评价居多,容易忽视肢体语言评价。当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动作练习时,有时候无需过多的语言,只要一个信任的眼神和赞美的大拇指就能触动学生心灵最深处,起到激励的作用。

3、积极的书面反馈评价

对个别学生的评价,除了常见的口头语言评价与肢体语言评价外,还可以书面反馈评价,一般情况是教师对于该学生整堂课的表现给予总结概括性的评价,也是进行家校沟通、跟家长反馈学生情况的一条途径。

(三)基于评价,树立信心

学习信心是学生可持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体育课堂的学习,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实例2:“评价重在激励——树立学习信心”

在水平二(四年级)的课堂情感态度评价中,累计情感态度分有三个维度:和谐正气、团结互助、积极参与;酌情需要扣分的也有三个维度:队列行为、听讲习惯、练习行为。开学第一课中就向学生介绍本学期情感态度评价操作办法与评价标准,期初起评100分,期末达到120分为优秀、110分为良好、90分为合格。教师根据每堂课学生的表现予以打分,每课一记、每月一结,反馈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图3所示)

(图3)

良好的队列和听讲习惯是保证课堂常规的基础。小杨是队伍中排在第一列的男生,课堂上站姿、听讲都能够保持得非常认真,在开学前几节课的反馈中,我特意将小杨作为典型进行表扬并加正气分,能够给其他同学做榜样。两个星期之后,全班在听讲和队列习惯上有了明显地进步,加正气分的人数也逐渐多了起来。

同班的小赵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女生,课堂上沉默少语,也很少主动地参与活动。一段时间观察下来,我发现她在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上较其他同学稍弱,也许是出于自卑的原因,小赵好几次在练习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流下了眼泪,而且当老师和同学去帮助,时候她一直都是保持着沉默,周围的同学也见怪不怪了,可想小赵这样的状态已经很久了。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课中,和小赵一组的同学觉得她总是接不住球就不想跟她一组练习了,我把小赵叫过来进行一对一指导,一开始她还是很胆怯,接不稳球,我从站位、手型、视线等方面一一给她讲解,再陪她一次次地练习。慢慢地,小赵敢伸手接球了,虽然手型还没有完全正确,但是球不再掉地上了。看到小赵终于有了进步,我非常欣喜,连续几节课的课堂反馈中我都提到了小赵,表扬她不畏困难、坚持练习、进步很大,全班同学一起为她鼓掌加油,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小赵真的笑了。从那以后,小赵在课堂的练习积极了很多,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健美操练习与考核中,小赵多次主动地申请补考要求考到优秀。在我单独指导小赵的时候,她能跟我说话了,我看得出,小赵开始有了改变,逐渐变得勇敢、坚强和自信了。

案例评析:

课堂情感态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规范学生的常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这种规范和激发的方式需要正面积极地引导。如上述案例呈现的情感态度评价表中,两个大的评价方向是“你正在进步”和“你需要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上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进步。每个大方向都有三个具体的评价维度,使课堂评价更加多元和细化。排队好、听讲认真都是学习态度正气的表现,可以加分,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可以加分,积极参与、勇敢坚持也可以加分。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教材内容难度、教学组织形式有侧重地凭借表现取得加分,学生通过加分的形式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时树立学习的自信。学期初的100分与期末优秀要求120分距离并不遥远,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希望、充满信心、激发动力,相信自己只要通过努力,取得优秀是不难的。

不同年级评价维度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设定是不完全统一的,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与教材难易程度适当做一些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评价维度与评价标准都必须具有激励性,通过课堂的情感评价,不仅要对学生个体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之间也要有同伴激励的作用。这种激励作用要保持延续性和持久性,就要求体育教师通过随堂评价、每月小结与定期反馈等方式,保持学生思想上的重视程度直到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与学习习惯。当学生的努力得到充分地肯定和理解时,他们才会越来越有信心,另外,情感态度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1、师对生的评价

评价作为一种教学反馈手段,教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课堂情感态度评价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评价和最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也非常多样,如笑脸贴、奖励卡、结合中队特色的评价制度等,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荣誉感与竞争感。

2、生对生的评价

评价要产生正面的价值,必须加强其公正、公平性。因此,除了教师评价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要学会互相评价,这既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公正、公平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课堂是一个学生活动交融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其中的交流、体验、互动非常丰富,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同伴学习状态的影响,生对生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沟通能力,同时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生自我的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期末情感态度评价的内容之一,正确的自我评价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客观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否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态度有正确的认识,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品格。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差距,找到目标。教师要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自我评价适时地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防止学生出现自我膨胀或自我低估。

(四)基于评价,激发活力

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活力,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组织、引导和评价决定。只有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学实例3:“评价引导合作——激发学生活力”

少儿健美操一级动作是四年级第一学期区统一考核项目,这套动作较我校普及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经过观看视频、教师讲解、分解示范和集体练习,学生对整套操已初步形成动作定型。每节新授课的最后十分钟都是留给学生巩固练习与提高,要求学生组成三人或四人小组进行合作练习新授组合动作,在下课铃响之前到我这里过关的小组可以整体加合作分。这样一来,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复习、互相学习,熟悉连贯动作。在健美操四个组合动作全部教完后,我要求三堂课内必须全部完成考核,以小组形式进行考核,且本堂课获得优秀者可以加五分,第二堂课过关优秀者加四分,以此类推。朝着优秀的努力目标,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练习中更加认真和起劲了。

小俊是笔者新级中一个有些调皮的男孩子,之前由于课堂纪律等原因被扣了好几分,但在健美操考核中他顺利拿到了优秀。看到他这个优势,我顺势利导地引导他去帮助那些还没有达到优秀的同学,只要他帮助一个同学通过练习达到优秀就答应给他加一分,他非常高兴地点点头,转身就跑去找同学帮助他们辅导动作了。在小俊的帮助下,有三个同学由良好变成了优秀,小俊也因此又得到了三分奖励。在课堂反馈中,笔者又大大表扬了小俊善于合作、主动帮助同学的表现,他听了很开心也很骄傲。课后,我找到小俊,问他:“课堂上加分你觉得难不难?”他回答说“好像并不难”,我摸着小俊的脑袋说:“对啊,只要能帮助同学,学会合作,加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你会学得很快乐。”他看着我笑着点点头。在后面的课堂上,小俊的表现有了很明显的改观,不再因为纪律原因而被扣分,反而学会了主动帮助同伴,在小组练习中积极参与,获得了很多合作分与积极参与分。

案例评析: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出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适时地抓住引导学生体验并感受合作学习的教学契机,合理地将合作评价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导向之一。上述案例中的健美操教材,具有韵律强、动作多、难度大等特点,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统一练习,可能大部分学生只能熟悉动作,而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针对这样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同组学生之间能够互相纠正、指导动作,形成我不会的动作你教我,你不会的动作我帮你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在指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小组评价,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小组就是团队学习的意识。同时,也要抓住个体互助的典型进行表扬和加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上课加分其实并不难,逐渐引导学生具有主动帮助和乐于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时的情感表现丰富多样,而且心理变化速度快,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评价过程细致化:

1度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与成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度,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与身心特点。因为学生的个体能力存在差异,学习基础也不同,所以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度评价。如低段强调自觉意识、中段培养合作意识、高段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2、鼓励性评价。

基于体育学科的特性,学生在小学六年的体育学习经历是一个从模仿到体验再到初步掌握,情感体验从尝试、失败再到成功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看到学生的努力,并给予肯定的认同和鼓励,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学习非常重要。课堂上对于学生情感态度评价应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在课堂表现打分制度和反馈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多鼓励、少责罚,多表扬、少责骂。

3、沟通性评价。

对于学生,评价是一种引导;对于教师,评价是一种桥梁。教师要认真地思考与研究,努力让这种引导成为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评价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以沟通性评价主线,不仅要让学生收到及时的课堂表现反馈,必要的时候也应该与家长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调整状态。

四、研究之成效

教育的成效必须、也只有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体育课堂评价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完善体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从体育教学计划到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如果没有评价这一重要操作步骤参与其中,就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注重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

实施体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体育的育人功能融于课堂情感评价,同时通过面向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实践推广体育课堂情感态度评价制度一年后,对全校二至五年级各抽取了三个班做了随机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521。

相关链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