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路径的创设与练习
乐清市二中 周建荣

一、教材分析

20世纪80年代健身路径始于欧美。它是设置在环境较好的公园、绿地、河边等地,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种运动器械,各种器械之间有小路连接,故称之健身路径。我国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纲要的指引下,1996年广州出现了中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健身路径,简单易建但又科学实用,是一种寓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众化体育运动设施。

本课教学内容是健身路径的创设与练习。创设:利用学校体育教学中简单的器械(如折垫、体操凳、栏架等),套用健身路径的模式,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将健身路径带入学校体育,丰富课堂教学;学会站点式的锻炼练习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安排站点。练习:了解健身路径作用(有氧、力量、肢体功能)。

本课属于拓展训练课程。

二、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90%以上学生尝试健身路径的创设与练习,并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的跳、翻、爬等动作;学生能描述健身路径的作用,能创设简单的健身路径。

心理健康目标:体验协同合作带来的乐趣。

身体健康目标:努力完成健身路径练习,提高自身的有氧耐力能力。

社会适应目标:感受团队精神。

注:跳(高处往低处)—屈膝缓冲

翻(平地)—低头、团身

爬—手撑腿蹬,手脚协调

三、课的重、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跳、翻、爬等动作;创建合理的健身路径。

难点:优化健身路径(顺畅的练习路线,新颖、科学的创设)。

注:跳(高处往低处)—屈膝缓冲

翻(平地)—低头、团身

爬—手撑腿蹬,手脚协调

四、学生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有较强的跑、跳、翻、爬等运动基本能力。我们针对上述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实现脑动与体动的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采用小群体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小组练习贯穿本课。

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师引导学习过渡到学生自主学练;学生探讨—小组尝试—自我总结的合作学法。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示意图

七、学生心率预计:

练习密度35%以上,心率120-130次/分钟。

八、场地器材

栏架4-5个,体操櫈2-3条,折垫4-5块,跳箱2只,跳绳若干条,跳高架1-2付。

场地布置图:

九、特色分析

采用小群体学习模式

拓展训练

简单器材

说课的精简概括:

说教学内容:出处、定位

说学情: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

说学习目标:可预期、可观察、可测量

说教学重、难点:目标化

说教法学法:怎样教,怎么学;先概括后具体。

说教学流程:教学思维

说场地器材:合理、科学

说教学特色与效果:课的亮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