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既可点“睛”也可败“笔”

——一次教研策划后评价案例集成反思

海宁市行知小学孙佳康

案例背景:

本文是体育组内针对有效评价的一次教研活动(许文雅《肩肘倒立》),其宗旨是培养教师对有效评价的正确认识和提升课堂评价能力,贯彻小班理念,达成高效体育课堂。

案例(有效评价)起因:

小学体育教师对有效评价的操作会出现以下四个误区:评价目标不明(表现为评价脱离重难点)、评价过程单一(教师主体性评价代替一切)、评价宽度太窄(围绕某几个学生评价),评价深度太浅(评价没有追根寻源,不能揭露其本质)。

对案例(有效评价)理论的解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有效评价必然表现出以下几个形式: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处于主动、积极和热情的学习状态。所以说对有效评价的解读必须兼顾以下四个纬度:主体性教学评价以教师和学生主体展现,彼此互动和融合,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思想,培养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针对性对学生评价的结果须仔细斟酌、诊断与调控,以便教师有针对性作出相应评价策略的及时调整。全面性充分提升学生评价的面,给大部分学生都有评价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多元化将各种不同的评价策略有效结合,融会贯通,提升评价的实际质量,改善课堂效果,最终使得学生都收益。

对第一堂课评价“败笔”之思

许文雅在五年级第一堂《肩肘倒立》中,虽然尝试运用了多种评价策略,但在学生实际提高整体表现并不理想。第一:教师主体性评价占主导地位,师生互动局面不是很多,整堂课教师三次评价,学生三次,但学生处于被动式的参与其中,所以整堂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非常沉闷。第二:教师针对性评价缺失,造成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不好,42%的学生没能掌握。在实际展示过程中,如:师问:“这位学生为什么竖立不起”。A生答:“他没有挺髋”。B生答:“他的腿不直”。明显评价过程针对性不强,没有灵活的运用相关的评价策略进行及时的改进,依然按原教案运行。第三:教师对评价的普及面不够宽广,统计只有2人次进行了课堂展示,2人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远远不够,小班课堂的优势就是宽度和深度的集中体现,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衡量依据。第四:评价策略太过单一,造成整个评价体系生硬,学生课堂表现枯燥,呆板。整堂课出现教师示范、讲解、对小组的引导性评价,评价复合度不够,所以出现以上类似的局面。一个有效评价的体系,需要师生共同的互动、学生展示的风采、学生相关的意见、教师纠错功能和点评这一系列的复合评价过程,使得评价成多元。

对第二堂课评价“点睛”之思

在第二堂课中,许老师纠正了原来课的重难点,定位重点:夹肘,难点:挺髋。教师在课中对评价的运用效果远远超越第一堂,学生的实际表现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综合以上对两节课的评价效果进行一次深度的反思。

第一堂课第二堂课

一、有效评价需要师生共同营造

课堂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师和生的互动过程,缺一不可。教师成评价主体,则学生成被动,一切的评价过程都成为教师的主战场,教师在扮演自己角色的同时又扮演学生的角色,整个课堂少了灵动和生命力。学生成评价主体,课堂会变的杂乱无章,如同一盘散沙,实际的评价效果常常会切不住主题和跑偏。第二堂课许老师明显改进了前期的问题,许老师在设立问题的时候,及时的退出,让学生在练习中尝试,在学生迷茫的时候提出夹肘重点问题进行集中的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以后找到了方向,积极性高涨。所以有效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之间评价的平衡,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也少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有效评价需要教师随机应变

评价如何有效往往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准确定位,在确立坐标以后才能实施相关的评价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案和学生实际的偏差。那评价的进程容易进入误区,跟原先设定还是贴近实际。在第一堂课运用时候,许老师就是按教案计划进行,所以出现学生路线跟教案路线脱节原重点:挺髋。实际问题是夹肘。在第二堂课中,出现两个脱节以后,教师会立即修改原先的方案,及时应变原难点:举腿。实际问题绷脚尖,当老师反复强调举腿,但学生举腿效果不够理想的时候,突然提出绷脚尖让学生腿直的问题,一下效果就展现的非常好,所以答案是肯定的,以生为本是首要条件,需要教师有勇气去否定自己先前的定位,回到学生的实际上,评价则就是一个最好的解决途径,这时教师需要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的重新定位和快速的指引,贴近课堂实际这个主战场。

三、有效评价需要学生全员参与

小班跟大班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评价的参与度,一个多少比例的问题,否则小班的优势何以体现。在大班中,由于学生多,评价体系不可能散面展开,只能有针对性的突现。小班就可以散面展开,达成80%的普及过程,甚至全员参与。

评价过程(人数) 学生展示 学生评价 教师纠正性评价 教师总结性评价 参与人数 次数统计
第一堂 4人次 3人次 2人次 1次 9人 10
第二堂 12人次 7人次 14人次 3次 33 35
提高幅度 200% 130% 600% 200% 267% 250%

以五(2)为例,全班总人数31人,实际学生参与评价过程33人次,参与度高达106%,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浓郁,学习积极性高涨。小班人数少的问题实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得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其中,这就是小班特点——全员参与。

三、有效评价需要教法多元融合

有效评价是一个体系,一个体系需要多种元素融合,否则也不称之为体系。单一的评价肯定会使课堂沉闷,学生机械,教师呆纳,这跟先进的小班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体育课堂评价是一个思维大碰撞和展示个性的课堂。

师生互动

 

 

在第二堂中,教师运用了以上多种手段,而且甚至把二种手段结合运用,在舞台展示中,选出一组好的小组和一组差的小组一起展示,结果视觉冲击是震撼的,学生在评论的时候,紧紧围绕重难点展开如D生回答:“第一小组没有肘没支撑住,所以桥垮了,第二小组就牢牢的支撑住了。”回答的非常的贴切和切住主题。在这样一个课堂中,有师生评价的碰撞、有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有学生严谨点评的互动、有教师耐心的纠正流程和完美收关,多种元素的高度交融和辅助,推波整个课堂欣欣向荣。

有效评价是高效课堂量身定做的利器,是落实小班先进理念得以实施的有利保障,是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法宝,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催化剂,让我们学生沐浴在其乐浓浓的教育生活之中,茁壮成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